全国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专家:严排漏洞,时刻绷紧疫情防控意识弦
截至8月12日24时,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连续19天上升,涉及16个省份,现有中高风险地区156个,我国面临短时间内多源多点发生疫情的复杂局面。
在8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多位专家指出,目前暴露出的疫情漏洞的根本原因在于疫情防控意识不到位,但从各地经验来看,常态化防控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全国的疫情风险总体可控,全国层面发生大规模的疫情风险是比较小的。
在上述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进一步表示,后续疫情发生地区要继续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措施,加强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集中隔离和社区管控,限制人员外流,防止疫情向外扩散。同时,相关省份要加大对涉疫风险人群的排查,在这些重点场所、重点单位要排查防控漏洞,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避免发生新的境外输入疫情。
另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源管控、建立群体免疫,未成年人的新冠疫苗接种也正在有序开展。截至目前,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在全国正在有序推进,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数超过6000万剂。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随着疫情的持续传播,尤其是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儿童患病率在不断上升,有的已经接近于去年同期的水平,部分感染儿童也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的情况。“从传染源管控的角度来说,对于儿童也要加强管理。儿童在建立群体免疫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防疫重中之重
实际上,社区防控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对严控疫情的增量至关重要。“在过去几轮疫情防控当中,各地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总体上来说,社区防控就是一句话,就是要把相关的措施落实落小落细,做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高光明指出,各地社区防控具体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到位,包括组织动员、社区封控、综合服务、集中隔离规范、健康监测规范到位。
高光明强调,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居民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封控区域的人员管控措施,确保人员不流动、不交叉、不聚集,并且要做好相关管控范围内的科学的环境消毒,做到人物环境共防;在社区封控管理之后,要满足居民的民生保障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在国内多地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背景下,社区对外来返回人员健康管理的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锦以北京社区健康管理为例称,为进一步扎实社区防控网底,筑牢首都疫情防控屏障,根据上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国内返京人员社区健康管理有关政策,具体包括:
一是针对有病例发生地来京人员,或其他渠道得知自己可能是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以及其他风险人群的来(返)京人员,社区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进行居家隔离劝告,立即启动相关情况核实,从严判定类别,判定后按照北京市管控要求开展个体健康监测。
二是对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经区重点人群管控下发名单进行核查及社区自行摸排两条渠道,核实情况属实后,无特殊疾病等情况,一律实施14天集中观察和7天健康监测。
三是对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核实情况后,一律实施14天居家观察和7天健康监测;对不具备观察条件的,一律实施集中观察。观察期间,社区负责告知居家隔离相关政策和要求,负责上门核酸检测。
四是对于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的,符合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严格执行上门核酸检测,严格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就医严格实行闭环管理。
青少年接种疫苗加强防护屏障
在建立免疫屏障的过程中,未成年人群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感染了病毒,就成为一个传染源,从传染源管控的角度来说,也要加强管理。”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疫情的持续传播,儿童患病率在上升,而且也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的病例。
而此前,多名专家在不同场合指出,现有疫苗对变异毒株仍有保护作用,确诊病例中没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过疫苗的人。
因此,未成年人群体接种新冠疫苗对强化人群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有重要作用。
在6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针对3-17岁人群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紧急使用。随后, 7月中旬起,各地开始部署12-17周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时间表。
许多家长在第一时间就带领孩子接种了疫苗。
一位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小学毕业生家长魏霞(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的孩子属于此次青少年疫苗接种工作的最小年龄段学生。8月2日疫苗接种正式开展后,学校和教育局相关领导和老师现场指导,引导监护人持有效证件陪孩子前往相关医院和社区门诊进行接种。他们还为各个学校安排了绿色通道,划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接种,与其他年龄段的社会人群分开。
当日上午,魏霞开车陪同孩子前往海拉尔区传染病医院进行疫苗接种。现场很多孩子已经注射完毕,正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接种后观察,秩序井然。“孩子注射完回家后,起初身体还是有些反应,有少许发热症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了,也没有其他不良反应。”魏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说。
8月13日,贺青华介绍道,目前,全国12-17岁人群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总剂次数超过6000万剂。
王华庆进一步介绍,目前根据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的一般不良反应和异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不高于18岁以上的成人。“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出现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另外是局部的疼痛、红肿。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虽然很罕见,但是我们看到有个别出现,主要为过敏性皮疹,这也是比较轻的情况。”
贺青华在8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了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各地制定了针对12-17岁特定人群的工作方案,积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告知,摸清底数。二是合理安排接种时间和接种场地,何时何地接种。三是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规范接种,做好医疗救治的保障,确保接种的安全。四是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还不完善,易发生心因性反应,要提前做好科普宣教。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