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科创板IPO审核“已问询” AI四小龙“第一股”花落谁家?
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云从科技的科创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已问询”,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进入了实质性审核阶段。
云从、依图、旷视、商汤四家公司,并称为国内AI领域计算机视觉“四小龙”,“AI第一股”将花落谁家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其中,旷视科技最早启动港股IPO但搁浅至今;依图科技科创板IPO早于云从启动,自2020年12月1日显示“已问询”状态后,未有新的进展;商汤科技IPO计划时有传出,但至今并未官宣。
照目前进展来看,“AI第一股”的最大竞争将在云从和依图之间产生,二者的招股书对比成为一大看点。有业内人士认为,云从IPO进行得比较顺利,有可能领先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AI技术显现出惊人的威力,令市场对其前景充满期待。但在资本市场,AI行业近年来被认为“雷声大、雨点小”。在此情境下,云从和依图冲刺科创板,市场对其估值如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烧钱”的独角兽
提起国内AI四小龙,“烧钱”是浮现在很多投资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
随着旷视、依图、云从先后披露招股书,市场终于有了一次集中观察AI独角兽的直观视角。
2019年8月,旷视打响了AI独角兽上市的第一枪,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其中,旷视科技的体量是最大。
据招股书,2016年-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分别实现营收678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9.49亿元。净利润方面,旷视科技亏损额竟随之扩大,同期,净利润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和52亿元。
依图科技的亏损额也在逐年扩大。2017-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和3.81亿元;同期,依图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及-12.99亿元,合计亏损高达72.68亿元。
相比之下,云从科技的亏损情况要好得多,其营收规模略大于依图,但净利润亏损规模小于依图。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云从实现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2.2亿元,净利润亏损额分别是1.06亿元、1.8亿元、17.08亿元、2.86亿元。
从三家公司的解释来看,亏损逐年扩大原因一致,一方面,由于AI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上升, 公司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导致账面亏损;另一方面,则是持续的研发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身后各自站着的投资机构十分亮眼。旷视的最大股东是阿里系,还有国新控股旗下公司、鸿海精密、阳光保险、联想创投、中银集团等知名股东。依图科技的知名股东有红杉资本、高瓴资本、云锋基金、真格基金等。
云从科技的股东数量高达57名,其中不乏国资背景,如南沙金控、国新资本、上海联升、广东创投等国有股东。云从创始人兼CEO周曦出自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云从的前身也由中科院人脸识别研究团队孵化而成,中科院也是云从股东之一,这使得云从科技有了“AI国家队”之称。
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有云从科技7.82%的股份,前者同样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早在2015年4月就投资参股云从科技,2017年11月再度参与云从B轮融资。佳都科技资本运营中心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一开始是基于业务上的需求,从技术上寻求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合作伙伴,遇到周曦博士,对他的技术、商业判断、经营理念等方面非常认可,故投资5000万给他,成立云从科技。所以我们投资云从是基于我们在人工智能大方向上的战略所做的投资。”
随着旷视IPO搁浅,“AI第一股”或在云从和依图二者之中产生。依图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11月4日获得受理,12月1日显示为“已问询”,但一个月过去了,依图的回复函还未发布。云从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12月3日获受理,12月31日显示为“已问询”。如果顺利,云从IPO或将率先落地。
关于云从科技的上市进程,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公司董秘办询问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记录下记者提问后,表示会转达相关领导,截至发稿,尚未回复。
AI风口与泡沫
上市不是终点,上述独角兽们依然面临技术和商业化上的竞争,同时也将真正接受大众的检验,如何消化存在的估值泡沫是一大压力。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旷视科技估值最高,达300亿元,云从科技估值为200亿元,依图科技估值为140亿元。
从上述业绩数据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三家AI独角兽净利持续亏损,估值不断攀升。在高估值之下,近年来,市场开始频繁提及“AI泡沫”一词。而旷视科技赴港上市计划搁浅,似乎成为该词的一个注解。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国平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下半年,人工智能企业要想再融资其实已经变得有难度了。在人工智能比较热的时候,有很多本来第二、第三梯队的公司挤进来,但实际上不太可能有那么多公司同时去做比如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等。但对于头部公司来说,还没有到泡沫的程度。”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此前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泡沫属于正常现象。”
“整个AI行业不赚钱,一直在亏损状态中发展。IPO预示着企业依然缺钱,而且缺口不小。企业原本可以通过风险投资融资的道路已经走不通,只能借助于股市来满足自己越来越大的资金需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某券商前高级副总裁兼互联网首席分析师张孝荣对记者说。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AI公司将目光集中投向了资本市场。从募资规模来看,云从的资金需求低于依图,前者拟科创板募资37.5亿元,后者募资金额为75.05亿元。
关于AI独角兽上市之后的估值,受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决定性因素在于技术创新,包括自身业务、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甚至股东结构。
“关于AI的估值,没有共识,最终看市场、政策和公司业绩等几个因素。这些企业未来面临挑战主要在于创新性技术的研发,其次是新技术的应用,再次是尽快缩短商业化发展的时间,尽早盈利。”张孝荣说。
对比之下,云从有何技术优势?张孝荣认为,“目前来看四小龙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大,都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从金融与安防领域赚钱,竞争优势不明显,主要差异在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应用领域,比如云从更侧重于银行,依图侧重于各种医疗领域。”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